这是老师第一次来我们家,谢谢你们!
讲述人:朱胜利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思政科科长
7月7日,党委学工部部长钟守兵带领我们从随州乘坐火车、汽车辗转6个小时左右到达竹溪县,到学生魏松江家家访。
魏松江家为原建档立卡家庭,父亲是装修工人,母亲因病只能就近工作。学生暑期到江苏做暑假工去了,我们首先到了该生母亲上班的包子铺,通过交流得知,因身体原因,只能就近上班,虽然仅有1800的工资,但是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晚上七点钟,我们到了魏松江家里,学生母亲热情的与我们打招呼,并和我们讲起了孩子的成长故事,16岁那年,一起车祸导致右腿粉碎性骨折,留级并在家休养了一年。加之本身有厌学情绪,于是有了弃学的想法,之后父亲就带着去工地一起干活,做了一个星期实在难以承受,又返回技校学习。母亲谈起孩子满脸的自信和骄傲,虽然家庭不富裕,但是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点不马虎,家里抱有很大希望,希望孩子学有所成,为国家做贡献。
我们通过事先准备好的PPT让魏松江母亲了解学校,了解学生在学校成长的点滴。魏松江是班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队队员,学习认真踏实,在学校成长很快,学习、工作都能得到老师的认可。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因为母亲身体不是太好,选择从医道路。我用个人经历勉励说,困难都是暂时的,我大学也是通过助学贷款才交的学费。希望遇到困难,及时告诉老师,学校都会尽力帮助你们。
临走前,魏松江母亲满眼泪珠,激动的说,“以前娃子学习成绩不理想,老师们都不怎么关注我们的孩子,老师从来没有来过我们家,谢谢你们,你们的关心、关爱、关注,我们就放心了。”
通过这次家访,仿佛回到我的大学时光,家人期待的目光,家庭为了孩子学习,愿意付出全部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的成长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一个家庭的事情。激发我们爱生如子的干事创业激情和全心全意为学生做好教育的责任感。


老师过来家访,我真的特别高兴
讲述人:王静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专用汽车产业学院学工办主任
7月11日11点我和胡秋歌老师从学校出发,带着提前精心准备的成绩单和《给家长一封信》,踏上了去黄石市阳新县韦源口镇春湖村的路。
这次家访的学生名叫柯于燊,该生是建档立卡户,家里四口人,父亲在室内装修工人,母亲患严重高血压,没有工作,姐姐患病需要照顾。今年春季开学想要退学,做了好多工作才留下来。
顶着大太阳,我们先坐车到汉口火车站,乘地铁到武汉站转转乘到黄石北。在路上接到学生的电话,“老师,你到站了没有,我刚好到黄石办事情,过来接你们!”“不用,我们自己过去,你发个定位就行!”“我过来办事情,顺路接你们!”
在学生的带领下,一路都很顺利,从黄石北先乘坐公交车,再转乘班车,在韦源口镇下车时,发现他爸爸就在路边等我们。“感谢老师这么热的天,过来家访,我很感动,你们来就是对我们孩子的重视!”学生的父亲非常热情的说道。跟着学生的父亲继续前行去他家,历经大约6小时的路程,下午5点终于到了学生的家里。
学生家是两层不高的楼房,与其他高大的楼房形成了鲜明对比,村里面建设新农村,把外面统一刷的大白墙,屋里陈设简单,客厅只有一张桌子,母亲把我们领进了一楼偏房父母的卧室,给我们拿来洗好的水果和饮料。
家长说,“柯于燊前几天告诉我说,老师要过来家访,我真的特别高兴。”柯于燊既是学生会干部,也是班干部,我把这一年学生的成绩单和在校的活动、获奖照片给家长看。“这个照片我看过,学生把获奖证书都带回来了,有这么厚一沓,这都要感谢老师的培养。”家长边说边比划。家长比较关心孩子的实习就业问题,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家长和学生都想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工作;也想让他当兵,但怕太瘦了,体检过不了,于是,我们详细介绍了学校校企合作的单位和各类就业政策,并鼓励学生只要好好学习,都还挺不错的。
家长多次留我们吃晚饭,我们都推辞了,天色也不早了,家长用电动车把我们送到路边打车。每一次家访心灵就会受到一次强烈的震撼,家访不仅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感动和宝贵的经验,家访也带给学生带来了满心快乐:“老师到我家来了!”家访更带给家长全新的感动:“老师,谢谢你这么细心!”
家访活动使我认识到,家访是一把走入家庭,走入学生的心灵的钥匙,打开的是教师、学生、家长间的千千结,架起的是学校沟通的“希望桥”。


